经常会听到父母反映“每次和孩子一起下棋,只要我赢了他,他就会很不开心,闹着不算,硬要重来……”。胜败乃兵家常事,可一些孩子争强好胜,赢了就满心欢喜,输了就大哭大闹。孩子下棋老是怕输,干其他事也总是有这种心理,其实这就是孩子抗挫折能力较差的体现。
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形:走路时不小心摔跤,被同伴欺负了,玩具被别人抢了,比赛不能拿第一,连下棋也怕输……如果父母能抓住孩子生活中的这些机会,注重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抗挫折的能力,那么当他们遇到大挫折,面临大挑战时,才不会出现退缩的现象和怕输的心理,因此请你冷静地、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受挫行为。
“怕输”在儿童中是比较普遍的,而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大人。大人指导孩子的时候有一种观念:我就一个孩子,我的孩子一定要强,做事情一定要赢,决不能输。在这样的环境之下,即便你不说出口,孩子也会感受到你的想法,他会不自觉地要求自己也要变强,不能输。正是家长自己强化了输赢的重要性,造成了孩子不能输的心理。其实我们跟孩子玩游戏,是要营造一种游戏的氛围,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人格,所以家长不要强调这是比赛,而是强调过程的重要性,如何玩得开心又益智,这远远胜于为孩子树立一个输赢的观念,造成孩子过分关注输赢。
有的家长认为,正是因为看到孩子过分在乎输赢才会让孩子学习国际象棋,希望能借此纠正他的问题。这种出发点是好的,但是却使用了错误的引导方式。比如,有的家长在孩子下棋的时候过分干预,孩子以为家长关注的就是他的输赢,因此而产生负面情绪。家长引导的时候要采用委婉的方式,孩子输了的时候,家长要用语言引导他:“孩子,没关系,输赢不重要,你再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下这盘棋?”孩子的成长过程必须学会思考问题、解决问题,让孩子学会参与其中,学会思考,这样孩子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才会有进步,才能有提高,也就离胜利不远了。
从家长的角度来讲,怎么才能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呢?
从观念上来讲,要“不争第一,争唯一”。就是说,你让孩子处处都争第一,这是不太现实的。比方说数理化全部都好,游泳全部得冠军,长跑、短跑还要得第一,这不太可能。但是要“争唯一”,唯一的概念是什么呢?我就是我,我与众不同。每个人有长处,也有短处,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,要让孩子知道这个道理。要让孩子看清比赛的结果,有一种坦然的态度。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,其实家长的反应更重要,孩子能坦然面对挫折是需要家长的引导的。
首先,要坦然面对孩子的挫折。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摔跤,就慌慌张张地跑过去抱起孩子,连忙问:“哪里摔痛了?”其实父母不必如此紧张,你的紧张将会使孩子觉得很受委屈,很可怜,会削弱孩子对挫折的承受力。
其次,要稳定孩子受挫时的情绪。孩子做事失败容易产生情绪波动,这时父母应给予同情和安慰。如果孩子因为下棋下输了而伤心,父母可以对孩子进行合理的解释:“你虽然没有赢对手,但是能和这么强的对手比赛,证明你比较出色,爸爸妈妈并不在乎你是否赢,只要你能尽最大的努力就行了。”这样可以抚平他遇挫后的不稳定情绪。
再次,要允许孩子适度宣泄。如果孩子确实受了很大的委屈,可以让他适度宣泄,如让他哭一会,以减轻他的挫折感,避免心理受损。父母也可以引导他用语言表述自己的不满与委屈,再辅之适时的安慰。要好好鼓励孩子,平时可以给孩子讲有关英雄人物的故事,树立榜样感染孩子,使他把英雄人物的模仿内化为自己的坚强和勇敢。当孩子考试没有考好,你不必急着批评他,可以对他说:“我知道你也想考好的,只是这次还不够仔细,相信下一次你可以考得更好的!”当他有点滴进步后,你要及时表扬。
最后,要帮孩子总结经验。孩子遇挫是难免的,父母要及时帮助孩子总结才能使孩子从中吸取教训,防止类似事情发生,如:在孩子下棋输了之后,你可以帮助孩子总结,提醒孩子要吸取教训。
这样可以让孩子不仅在下棋上,当面对其他事情的时候,也学会了如何去面对自己的失败,从容面对输赢。